close


(原寫於Sat Mar 6 12:58:11 2004 at 椰林BBS,改寫於 2004-03-12 12:30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研討會午休時間 )


 老實說,我確實知道且能體會部分讀者對 Umberto Eco 或張大春《城邦暴力團》的不滿,認為充滿太多讀者無法知曉的真假知識和無法領悟的文字趣味,是一種過於炫才的文學小說。但我真的喜歡這種眩才式、百科全書式的小說,所以,就試著說些自己的想法!


1.

ECO 或張大春真的在用「真真假假的知識」在包裹他們的小說內容,但對我個人來說:「這整個文明、整個世界、整個社會都是如此!」信徒們一直在召告神的國度,但沒有人能證明神的存在;我一直相信時間並不存在,但沒有足夠的學識可以說服人;我不信神、我不信時間,但信徒還在、手錶還在-這整個世界充斥的真真假假,是否真有人真能真知?


2.

龍應台等人的觀點:必須回歸到人生的終極關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。』關於這句話我實在無法認同,其實這是很主觀的想法,換句話說:「文以載道」是否真是文學的最終道路和唯一目的?再舉例來說:我喜歡李白甚於杜甫,但誰偉大些?或者說:杜甫詩作對於人生終極關懷主題的成就高於李白,但這可以說明且證明杜甫比起李白更算是寫出「真正的好作品」嗎?有人可以告訴我答案嗎?並沒有,文字領悟各在自心。而且,什麼是所謂「人生的終極關懷」?光這名詞,我們就可以定義、爭論很久但依舊無解。討論完這問題,我們還得面對「真正的好作品」這種相當主觀的討論!


3.

而關於『反映深沉的人性主題』來說,對我個人而言:「知識的虛幻、歷史的荒謬,就是人性主題。」一個人從小到大,在深刻的社會化、宗教化和語言化的塑造過程中,一個人何能分辨其中的虛幻和荒謬?語言和思想的最大疑慮,就在於您是否真用確知且無疑慮的真理來解決一個問題?我個人想,沒有人可以肯定。因此,我們通常是用假想去假想問題的解決之道,也就是在真真假假的虛幻知識中,從中選擇自己想要的部分來建構、整合一個問題的答案--這過程是相當主觀的。因此,一個人的相信是會偏向何方?這過程,更是主觀。沒有一個人的觀點可以全面,沒有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全知,我們只是用部分所知來邏輯推演最後自己所相信的答案。因此,我可以下個簡單結論:「真實,在發生的當時,就沒有人可以確認自己看到所有面向,又有誰能確認自己看到的是所謂的唯一真相--唯一並不存在」。這也是我在張大春《城邦暴力團》所感受到的問題之一,但在這部份,張大春處理的不夠完整。


4.

至於:「我懂 ECO 或 張大春在小說內容裡面放的東西嗎?」可以說懂,也可以說不懂--當然都只是指部分而言,而非全部。懂的是:那些我可以微笑的、思想的、我自認為我懂得的文句、段落和情節;不懂的是:那些宗教、歷史、典故的隱喻、暗喻和明喻,但這些我也不求自己去懂了!斟酌在每一個文句、字詞裡的真真假假,這水磨工夫我做不來,而且,這趣味在於作者身上甚於大多讀者身上,我想:「ECO在放一個虛假知識時,一定相當得意地。」


5.

從小說閱讀過程中,得到我可以感覺得到的趣味是我讀小說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當我在問自己:「ECO 這時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?」「當時真的有人如此認為真空的理論是這樣的嗎?」「關於波多里諾奇幻旅程這一部分,ECO 是取材於但丁、尤里西斯甚或是西遊記?」在這過程中,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趣味了!


A.

目前我看到約五分之四左右,感想呢?大概是《玫瑰的名字》加上《傅科擺》, 基本上在波多里諾玩到的技巧和情節,前兩本小說大多已有。當然,ECO 擅長的中古世紀歐洲宗教歷史依舊仍是主軸!所以建議喜歡前兩本小說的讀者才可能喜歡新的波多里諾。(不加上昨日之島是因為我不喜歡也看不出趣味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gitta 的頭像
    Sagitta

    燕子+暘光

    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