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白雪遺音》,清朝華廣生輯,道光八年(西元1828年)玉慶堂刻本。為近代民歌選集,多為散佚之作,共分四卷,收錄清代流行曲調如馬頭調、嶺兒調、滿江紅等七百餘首。

 《白雪遺音》只是個當時的流行歌曲集,這個「只」字是褒也是貶--褒的是順應時代,貶的卻是局限於時代。

 有人把《白雪遺音》和《詩經》相比擬,但《詩經》經孔子篩選和文人詮釋,早就失去民歌味道,而與當時時代脫節,因此-<蒹葭>一章可解是對美人的傾慕,也可解是對理想的執著;但民歌的意思是更簡潔的、更直意的,愛恨其實就在詞句中表現。

 《白雪遺音》裡的文字,其實就和我們現在流行歌曲的歌詞一般,雅俗共賞--有炫文嚼字的,也有呢喃自語的,可是小姐對情郎的傾訴,也可是青衿對佳人的誓語。而當時可沒超級巨星或天王天后,因此除了說書唱曲的走方藝人,另一群歌手則是勾欄院裡的群芳,因此那些詞句可比今日所謂情色歌詞更加露骨、寫真,很多詞曲都是針對這些紅袖所寫的--除了激慾漲情的描寫,更有些今夜張明夜李的感概。

 民謠是口耳相傳,如思想起、搖籃曲;山歌是隨性稱意,重得是表情達意,曲多反覆、詞則自創;民歌則是乘流行之潮、順當代之流,可以看到真情真愛,也有些虛情假愛,真實反映真實的人生。


<馬頭調>喜只喜的



喜只喜的今宵夜,怕只怕的明日離別。

離別後,相逢不知哪一夜。

聽了聽鼓打三更交半夜,

月照紗窗,影兒西斜;

恨不能雙手托住天邊月。

怨老天:為何閨月不閨夜?


<馬頭調>我今去了


我今去了,你存心耐,
我今去了,不用掛懷,
我今去,千般出在無其奈。
我去了,千萬莫把相思害。
我今去了,我就回來!
我回來,疼你的心腸仍然在。
若不來,定是在外把相思害。

<八角鼓>怕的是


怕的是梧桐葉降,
怕的是秋景兒淒涼,
怕的是黃花滿地桂花香,
怕的是碧天雲外鴈成行,
怕的是簷前鐵馬叮噹響,
怕的是淒涼人對秋殘景,
怕的是鳳枕鸞孤月照滿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gitta 的頭像
    Sagitta

    燕子+暘光

    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