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文字:全球化的行銷觀點
by Sagitta 2003/06/16 09:54
多麼令人不敢置信的地方啊,雲深不知處雨林的部落人民敲打著筆記型電腦,西西里島上的老阿媽經營著網路事業(E-Business),「全球的青少年」更分享著--以李維(Levi)牛仔褲網站上的話來說--「以全世界為範圍的風格文化」。
- Naomi Klein 'NO LOGO'
到底是我們被全球化行銷騙了,還是我們真的在期待這樣的世界?
>>真的也好.假想也罷
by ypff 2003/06/16 22:22
我相信所有的可能
現在不可能...未來或許可能...
人或許就是抱著這一點希望...
所以...我們的世界正在進步...
但有時候...覺得人的品德.行為卻在退化中...
逐漸一統的世界?
by Sagitta 2003/06/16 23:51
還記得大學時教政治思想史的教授所推演的兩句話:
1.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;
2.一個名詞若能代表所有意義,那這個名詞本身就不存在任何意義。
所以呢,若「相信所有的可能」,那這種相信~ㄟ~就~ㄟ~非常的~ㄟ的~空~泛~。
~{U_U}~別在意啊~我就是嘴比較~!
而原作者 Klein 的原意不是「不相信」,而是「不願意」見到這樣的世界:見到只有 IBM , YAHOO 和 LEVI 的世界。當買件衣服,卻發現只能從 Espirt ,Edwin,CD,CHANEL或被限制在少數內的品牌可以挑選時,這樣會比較幸福嗎?
我們是在努力地同化成一個新世界?還是無情地抹滅無數舊世界?
第三呢,我倒不覺得人的品德、行為正在退化中,而是我們發現的、知道的比以前多上很多--有記者,有 SNG ,有現在人手一台的 DV 或 DC ,我們大量的攫取資料,同時也量化的吸收資訊--人心還是一樣的,有奸有善,都在一念之間。
>>不知道耶
by ypff 2003/06/18 21:27
我只是去相信任何的可能...
所以玩著電腦被罵笨的時候...我只想著我只是現在"不可能"...
因此,我就去尋找另一個可能...自己找尋對電腦的知識...或許現在還是很菜...至少我不會把光碟機當咖啡座來放咖啡...不會只是把電腦當大型遊戲機罷了...
反正,我遇到我不會的...我就會想說...現在不可能...以後卻有可能...然後找法子去呀...
侷限少數品牌中的話,其實可以換個方式想...是不是讓商品建立各自的品牌呢...我還挺喜歡生活工場的堅持...他讓自己成為一種品牌,是有些流通零售業所不及的吧...
所以網路...就不一定只有那些大牌品牌可以存在是吧...
我看過網路有很多沒啥名的網路化妝.保養品也在暢銷中...嗯...資生堂.佳麗寶好像也是由直銷起身的吧...我想...當初的他們也是個默默無聞的牌子吧...
我想就像你說的吧...是世界在進步的原因...所以我們所看所得所聽都變廣了...
人的善與惡,不是我們說說就可以改變的吧...
由自身做起,就是一種的認同囉...
ps.建議一下,如果要區分本文與書文的字,可否用字的顏色或大小之類的呢...因為我覺得看斜體字有點吃力的感覺...或許這只是我的感覺吧...若大多數人覺得還可以接受的話,那就不用特別改了,依您習慣的方式吧...呵...只是建議啦...f^_^!!!...
ㄟ~把問題帶回來
by Sagitta 2003/06/19 15:21
~<( _ _ )>~非常抱歉,請跳過第一個問題,ㄟ~是我把問題帶入文字的牛角尖--我相信你的意思應該跟我一樣,「相信所有的可能」指得是擁有最多的機會,或說事情總有發生的可能。
但再把問題帶回來,「NO LOGO」一書在倡導「拒絕商標」、「拒絕品牌」,呼籲不要把品牌、商標當作主要的消費選擇、甚至是讓跨國公司把品牌、商標當作主要的「生產活動」。在品牌競爭之下,我們獲得的不是最多的選擇或最大的可能,而是看到超級品牌提升到其他品牌無可迄及的地位,從而獲得最大的注目和最大的營收,所以耐吉要打下銳跑、愛迪達,CK的價格超過夜市相同產品的百倍,這些公司經營的不是產品,而是品牌。
該書作者 Klein 曾就此書訪問菲律賓女工,指出一點我們早已知道卻仍舊忽視的問題所在-一雙品牌鞋子或品牌襯衫若市價五千,那誰從中獲利多少?品牌公司取走大半,廣告公司其次,再來是代工工廠,最後零碎的才是女工所得,這是跨國公司的標準生產鏈下的結果--我們助長品牌公司,然後讓品牌公司端錢給廣告商,對品牌無止盡的裱框鑲金--消費主義下的無止盡循環。就算是您所喜歡的「生活工廠」,還是遵照這個模式在經營。
網路為何目前還不大受重量級品牌重視?重點只有一個:網路廣告的功效尚不顯著,比不上電視電影的聲光效果、報章雜誌的賞心悅目和街頭廣告的惹人注目,那些超級品牌只是偶然想到才會在網路上投資些許廣告費用,所以助長小品牌在網路存活的機會,但這存活的機會不是永遠的~一旦超級品牌已經確定網路廣告的力量和介入的方式,那你認為:網路不是另一個品牌戰場嗎?
這是可笑,還是令人悚然發毛!?
Sagitta 於 03/06/22 17:23
也許,這些實驗中罪惡名昭彰的,就是一九九八年那一樁吧,當時可口可樂舉辦了一項競賽,要求好幾家學校提出分送可口可樂優待券給學生的方案。設計出最佳促銷方案的學校將贏得五百美元的獎金。位於喬治亞州 Evans 的Greenbriar High School 相當認真地看待這項競賽,還正式將三月下旬某一天命名為可口可樂日;當天所有學生都要穿著可口可樂 T Shirt 上學,他們還用身體搭成 Coke 的字樣拍照,聆聽可口可樂主管的演講,在課堂上學習關於黑色冒泡飲料的一切大小事。這可說是學校頓時成了商標話的小天堂,直到校長發現一位名叫 Mike Cameron 的十九歲高年級生幹下令人厭惡的叛逆事件:他穿了印百事可樂商標的 T Shirt 來上學,他立刻被勒令休學。「我知道這傳出去蠻難廳的。小孩子在可口可樂日穿了百事可樂的 T Shirt 就被勒令休學了。」校長 Gloria Hamilton 說,「我們應該還能打馬虎眼啦......假如是在屋內的話。但可口可樂本區的長官也在,還有人從亞特蘭大飛來擔任募集財源的榮譽講者呢。學生知道我們是有客人的。」
- Naomi Klein 'NO LOGO'
嗯~引文有點長,但不全部引用卻又說不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-真的很讓我震驚,雖然我早就知道美國國民教育其實比起東亞教育(不論台灣或是日本、韓國、大陸)好不了多少-但,我真的不知道學校,尤其是國民教育學校可以出賣自己成這個樣子!
比起來,「Barbie is a Lesbian」這則美國上週新聞只是個 Small Case 。
再者,最近的大學法草案好像要把教授排除在大學管理核心之外,這~這會不會成為以上事件的翻版?
後續討論
by Sagitta 2004/04/22
其實<生活工場>是不是在剝削東南亞國家勞動人力?可不要說<生活工場>比起知名品牌便宜太多,但比起一些地攤貨、夜市貨或大賣場,<生活工場>產品價格已然居高。再者,看看<生活工場>的店面位置和行銷企劃,它依舊以經營自我品牌為首要目的,再以此目的去設計、製造或尋找貨源。這就是品牌的原罪--設法脫離製造,甚至設計,而將重心放在企劃行銷、品牌經營;而品牌壯大的結果,是造成品牌會先於客戶篩選所謂適合的產品,造成產品的多元和多樣化逐漸消蝕,而將定位在可選擇的少數品牌風格之中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