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,在漫畫店看完柴門文這一套四冊的漫畫,想也三、四年沒看她的漫畫了,本來無聊到想要複習《惡女WARU》,可惜漫畫太多找不到,又不好意思去問漫畫店小姐,意外之下看到一排柴門文,所以就選了這套尚未看過的!
柴門文處理感情起來纖細依舊!雖然有時候會有自我為是的主觀意識,但大多時還是試著去探討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--並不深入,但至少可以讓讀者試著去想、帶著讀者去想。結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其實,我依舊認為結婚不重要,婚姻不過是一張紙!而看完這套漫畫,我依舊怎麼想,卻也發現--重要的不是結婚與否,而是倆人是否同住一起。所以呢~這部漫畫的安排就很有趣!中年男子被公司冷凍憤而辭職,二任老婆為了追求舞蹈夢想而離家,男人只好在走投無路下投靠單身女強人的前妻,展開一年多同居卻又相當戲劇化的發展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早就聽過北野武這個日本導演的名字,也早就有收藏他的片子-如〈花火〉、〈菊次郎的夏天〉等,但好笑的是:我可從來都沒看過這些的片子,真的!〈座頭市〉是第一部我看過的北野武電影,我之前收藏的片子都還留在高雄家裡架上蒙塵。
而〈座頭市〉這部盲劍客電影老是讓我依稀想到小時候的回憶:一對姊弟在全家被蒙面黑道滅門之後,憑著點滴線索,千辛萬苦地四處尋兇報仇,最後得到盲劍客的義助,終於得報大仇。我已經完全忘了小時候是在那一年的那部片裡看到這樣的劇情,或許這像台灣典型的七俠五義劇情一樣泛化吧!對日本而言,盲劍客是極其通俗的劇情,總有無限的分支。
而本片劇情就如同上述一般簡單,北野武並沒有增刪什麼。說起來,〈座頭市〉這部電影,給我的好感,是來自俐落的現代電影技術和北野武近乎無厘頭的小趣味。本片裡武士刀的劈砍削,比起Tarantino的〈Kill Bill〉銳利多了,血雖然也噴多了點,但那俐落的刀法卻讓人驚嘆--確實,我認為那種劈石斷樹是現實上的極不可能,但卻讓人看得暢快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之前,在HBO播出時,就蠻喜歡這齣影集--那時,我已經對那四個女人的搔首弄姿沒啥興趣了!而這部影集不僅題材引人注目--我想,誰都會對殯儀社家庭感到有些好奇的畏懼吧?更兼導演手法和編劇情節也是一流。可惜的是,我早已克制每週定時觀看影集的習慣,早就不像以前高中、大學時那麼緊盯著每週時刻表,所以斷斷續續的只看過幾集〈六呎之下〉。本週,好不容易到手第一季全部影集,昨日趁鮮看完第一集,果然粉過癮,也確認自己真的連第一集都沒看過,而自己之前的高評價是沒錯的。
劇情先就不談,先談談一些導演手法--尤其那種近乎魔幻寫實的手法,初次是在〈安東尼雅之家〉這部電影看到,但著實沒有本片用得那麼淋漓盡致,我個人尤其喜歡其中兩段:
「當小弟大衛在整理他父親納桑爾的遺容時,正在一邊和父親對話-父親納桑爾說他技術那麼差,不如等專業一點的瑞可進來,他去做些記帳之類的事情;大衛則表示來不及了,他也不能閒下來,而他這麼做都是為了他-這個父親。」畫面裡,父親和兒子在對話,兒子一邊在整理父親的遺容,那感覺看起來是那麼的自然,對話內容也是相當的實在,雖然我們可以知道:這一幕對話其實只存在大衛腦海裡,但對大衛來說:這些日常對話,不就是真真實實的存在?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今晚,同學托我查一下這部片裡頭用的那幾首不同風格的舞曲,結果,又害我斷斷續續看了好一會ㄦ電影內容。ㄟ~心情沉悶看這一片,看到最後都會不在乎了--Full Monty都可以一笑置之,生活除了生死,還有啥可以介意的。
以往我就拿這一片來比擬經濟沉淪下的台灣,也曾拿這一片來比對香港的金雞。其實,簡單來說,看開點~啥事不可以面對?不管黑白老醜,Full Monty~天空一樣高高,太陽一樣閃耀!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Sagitta 於 2003/03/09 22:44 留言
如果說這部電影,像是女人版的「American Beauty 美國心玫瑰情」會不會好懂一些?尤其「The Hours時時刻刻」裡頭有太多的主角了!
好玩的是,這跟我之前所簡析的「盲眼刺客」實在有點像,一樣有四線穿梭在其間:
- 第一線:戴洛維夫人,一個小說的人物,但我自從買了那本,卻一直沒看完過(或許看完這部時時刻刻後,才懂得如何去看吧!?);
- 第二線:吳爾芙夫人,她的名聲太響亮了,但我始終無法尋徑踏入她的小說世界,她對我就像喬依斯一樣,直到目前還是一片模糊;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- 導演: 菲利浦慕勒 Philippe Muyl
- 演員: 米歇爾塞侯 Michel Serrault, 柯萊兒布翁尼許 Claire Bouanich, Nade Dieu, Francoise Michaud
- 出品國:France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這是一部可笑又荒謬的電影,一位對共產社會主義忠貞的東德婦女,卻在目睹兒子 Alex 參與抗議遊行後昏眩,八個月醒來後,柏林圍牆已經倒塌,東德已然不再,但為免再受刺激, Alex 決定讓她繼續在活在東德的共產社會裡!
如果只以以上的劇情簡介來看,確實可笑而荒謬,但其實除了刻意做作的笑料外,這片電影畫面有著樸質的美感,內裡卻有歷史流動的心酸--這是對逝去的傷感,過去或許不是那麼美好,卻真真切切活在我們的記憶裡頭。
Alex 他媽媽是否還能繼續活在東德社會裡已經不怎麼重要,重要的是 Alex 和導演自己怎樣去看待這變化--一種巨大衝擊的變化,一種全無體驗的成長--就好像我從廿年前的台灣屏東鄉下,著實難以想像今日寄居台北的情景,而這部片卻把我們歷時廿年的歷史轉變,濃縮在一年裏呈現。
這是歷史的荒謬,是人們的荒謬,卻是我們經歷的必然--不論是他們從共產德國過渡到民主德國,還是我們從傳統屏東過渡到現代台北--不得不的轉變,卻也留下多少傷逝的回憶。
看完這片,不會讓你哭,也不會讓你笑,若你能想起那些舊日,那就好了!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【原 片 名】Identity
【中 文 名】致命ID
【出品公司】哥倫比亞影業
【出品年代】2003
【首映日期】4/27/03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簡單說明,看完 HYPERCUBE 給我的想法--
1.
自從懂事以來,就身處在一個莫名奇妙的世界,
走在路上會死人,
呆在家裡會死人,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魔戒的本質,其實,我們可以設想魔戒就是一兆美金,擁有魔戒就擁有動用一兆美金的權力。
索倫是個千億壞心富翁,一心使壞想要奪取一兆美金增加自己的財富。
哈比人是最不懂財富為何物的人,因為他們的重心就是簡單的吃喝玩樂;但一旦擁有千兆美金,仍會被它誘惑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親愛的朋友,對不起,我不知道該不該介紹你這一片,我真的不知道這片該算好看?還是不夠好看?
或許導演 Quentin Tarantino (以下簡稱 QT )本人覺得拍得很盡興,但我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。
算不算失敗的武打場面?
QT,你到底要我看什麼?如果只是你想拍的武打動作片,那你就真的錯了~我要的不是袁和平或千葉真一的電影,而且我也看厭了出拳無勁、彈腿無力的外國佬亂演武打動作(尤其是又軟又僵的 Keanu Reeves!),那場看似浩大的武打混戰,除了冷艷又帶點鬼氣的栗山千明之外,還真沒讓我驚艷之處。說真的-黑白處理讓我聯想到「龍門客棧」,還不是張曼玉加林青霞的新龍門客棧,而是最早的版本(該是香港邵氏出品,算您對邵氏致敬ㄅ?),但那龍門客棧可讓我比較血脈賁張,QT,你的電影是不能也不會讓我這樣的,因此,這樣的動作片不是很怪?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寫在前面,不得不說的是:我在看本片時,對感情這種事有點失意,所以一開始就對「女主角為了短暫會面的男人棄而不捨的感情」無法動心。
但其實這部片還蠻精采的,採用了電影卡通中少見的倒述、直述、插述、引述等等各式各樣的手法,女主角生活上真實的經歷和電影裡演出的情節相互交錯,讓人有目不暇給的錯覺,卻又能融合在一起,堅實她追尋的信念。雖然對我這個失意灰心的人起不了作用,但對那些仍在追尋的人們-我想這是報導上說這片能讓人感動到落淚的原因所在。
對於心裡仍有人或事可以追尋的人來說,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好片--如最後的台詞所言:「我喜歡那種追尋的感覺。」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ㄟ~水族缸是我未來新居的夢想之一耶!而海水魚水族缸更是我夢想中的夢想,但看完這片後,我想我得要割捨掉某些道德良心,才可能繼續擁抱這個夢想了唷。
是的,如我同事所言,這是一部親情倫理片,脫不了千里尋親、棄而不捨的戀眷情操。雖然少了 Pixar 之前<Monster Inc.>(怪獸電力公司)逆向反轉式的創意,但其中情感流溢、感人至心的情節依然如舊;Pixar 公司的作品總是會讓人笑,但又不必帶淚,輕輕鬆鬆地激勵著人和人之間的感情。
雖然少了如<Monster Inc.>裡那位可愛小女孩的角色,讓我還是比較喜歡<Monster Inc.>,但這部<Finding Nemo>其實更簡單、更適合小孩子,是一部不容錯過的暑假大片。(雖然暑假已到尾聲。)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小說付印後,其實小說的生命就已經跟作者本身脫離,而糾結進讀者靈魂的生命裡。為何要把小說情節改得合理些?其實,小說讀者早就對不合理的情節作出一段段合理化的假想,又何苦作者再去竄改小說文字,然後擺明告訴讀者-你以前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樣,你錯了,我對了!
我也覺得段譽和王語嫣締姻突兀,但是事情就這麼發展了,或許其中有我沒有考量到的因素。也或許,真如其他讀者所言,段譽愛貌,王語嫣灰心扥情,那又如何?這不就正式合理化的解釋嗎?難道只因金庸不喜歡王語嫣這角色,就得把她發配邊疆?然後再找幾個不知所云的理由替段譽塞幾個娘子?真活活是畫蛇添足!
猶還記得 ECO 在其《悠遊小說林》中提到一個事件:『 ECO 在《傅柯擺》中描寫男主角在某年某月某時路經倫敦一條街道,有讀者去函指出當時那條街道正遭大火,書裡頭男主角不可能不注意到, 而 ECO 回信說道:「基於不可知的理由,書裡頭的男主角確實沒注意到那種大火。」』這就是作者的風度-「我不知道小說為啥這麼寫,或許裡面有我當時考量不到的因素。」看似託辭,其實是漂亮的解釋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昨夜四點尚未成眠,本來想等「台灣全紀錄」重播,卻看到一張女人老臉,塗滿鮮紅口紅,直到脖子,持著電話焦急欲哭的和老男人對話-是的,已經演過一半的「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」。
小時候(高中時)看這一片,著實對畫面的駭人詭異驚嚇,不只是畫面中的血腥或顏色,而是那畫面隨之而來的恐怖氛圍。那時候不懂,但其實現在有點懂了-看「我心狂野」,就像是看美國小說家 Raymond Carver 的短篇小說,而電影畫面和劇情則表現的更加直接-每個劇中人都在凌空的刀鋒上走著,而地上推滿破碎的玻璃瓶渣,雖然雙足鮮血淋淋,卻不得不向前走,還得盡力保持平衡、不容失足下墮。
尤其才了解為何女主角的神經質-一幕『倒地苦喊、嘴臉變形的年幼打扮,面對著老爸(?)正在打開(?)褲子拉鍊』,下一幕卻接著『躺在醫院病床上,從放大鏡中看出她眼裡的驚恐、痛苦,馬賽克到真空吸引器(?)吸引出一陀陀噁心的血污,再接著血污被揉進衛生紙裡丟棄』,所以『當她對男主角說不出懷孕字眼,只能寫在紙上』得到了關係,也了解了為何『那惡棍緊緊抱住她時,她會如此驚恐,驚恐到惡棍離去,她仍然足尖著地,不由自主的轉動不已』。
不過倒忘了男主角是 Nicholas Cage(應該說高中時根本不認識這人物),那時候他還是一臉衰像,不過年輕,所以臉起來還算趁職。女主角Laura Dern 則完全沒有印象,倒只記得擔任小小配角的Isabella Rossellini,那張美艷的臉孔和身材卻沒有在本片中展現。
英文片名:Wild at Heart (1990)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她挽著一名俊美男子的手臂。我知道她看到我了,我表現得非常從容自若,以致於她沒有察覺到我已經看到了這個情景。就在這個時候,街道的另一端出現了一名美麗出眾的女子。她下了計程車,直直走近一家商店裡。我一邊喊著「親愛的」,一邊穿過馬路向她走去。
這天晚上,我坐在電視機前,覺得裡頭的節目變得比以往還要可悲。
by Sempe 1991《我的另一半》
原於 2003/07/14 19:00轉貼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最近,已再三猶豫要不要花上二千元去買 雙峰 第一季的影集DVD,實在難以抉擇。所以不管,先拿原聲帶來聽聽吧!首先,就拿以前聽到快要耳朵生繭的 Julee Cruise,不過-若她的聲音真能讓你聽厭,那你一定和我從前曾經做過的一樣,一天只聽她的聲音,一天聽十數遍,接連聽上十來天。
Julee 微略的沙啞音質(也不能說沙啞,只能說不高亢),聽起來就像是在說話一般,但她卻真的是跟著旋律在唱她的歌;就這樣,就算把聲音開大,還是會覺得 Julee 的聲音依然在空氣中輕輕地、柔柔地、軟軟地飄動著。
所以,她的第一張專輯評價最高,專輯名稱就像她聲音的特色一樣- Floating into the Night(中譯:暗夜漂浮)。當然 Angelo Badalamenti 這位作曲家所帶來的迷離氛圍才能和 Julee 的音質相得益彰,再加上電影鬼才導演 Divid Lynch 填寫的詞,這張專輯不令人著迷也難。
我從當年迷上 Twin Peaks 之後的收藏,除了 Floating into the Night 和 The Voice of Love ,另還包括電視原聲帶:Twin Peaks、電影原聲帶:Twin Peaks - Fire Walk with Me。至於 Art of Being a Girl 和 Rockin Back Inside My Heart 就無緣了,不過- Rockin Back Inside My Heart 則有收錄在 Floating into the Night 這一張唷!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2003/05/21
-原來這就是 Philip Glass,這就是Minimalism Music
【前言】
還記得「時時刻刻 The Hours」裡象徵外在沈隱而內在激昂的背景音樂嗎?簡單而重複的鋼琴配上弦樂,就如同「時時刻刻 The Hours」的畫面所表現出來的一樣-外沉隱而內激昂。
但當時我還迷戀在「Chicago 芝加哥」的人聲音樂中,沒特異去尋找相關訊息。直到本週到手這張「The Hours」的原聲帶之後,才赫然發現-這是一張 Philip Glass 的作品,而這就是屬於「Minimalism」(中譯:極簡、極限、極微主義)的音樂。
【初識 Minimalism Music】
注意到「Minimalism Music」這名詞已經七、八年,最早是在〔師大計中(精靈之城)elfBBS站:Alt_Music版〕中,出現關於 Philip Glass 來國家音樂廳演奏的資訊;但那時我專注的資料是台灣地下樂團,是濁水溪、刺客和趙一豪,連歐美古典音樂都無法入門,更何況是最現代的音樂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2003-05-22
【聽見 Naqoyqatsi】
連續聽了好幾天,還是喜歡「The Hours」,總覺得「Nagoqatsi」沒有那麼純粹,有點雜亂、或可以說只是熱鬧。
而這張專輯的風格,讓我想起十幾年前聽 Angelo Badalamenti-「Twin Peaks」原聲帶的感覺,當然 Badalamenti 令人感到更加詭異、突兀-尤其配合黑色基調的畫面、糾葛複雜的人物和亂麻難解的劇情,更是相得益彰。
(前日在光華商場看到「Twin Peaks」第一季影集DVD,好想、好想買下去,但月中才破財,本週又得繳稅,NT$2,100買四片DVD~還真的狠不下去。)
但單獨聽原聲帶、不看影像本身,就有種怕聽錯了方向的困擾,尤其是像我這種嚴重視覺認知傾向的人、尤其是這種專為電影所錄製的原聲帶,若不搭配畫面想像,總會有點兒失真、對不了焦的感覺。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於2003/05/08 18:49 留言
劇情簡介:
源自於「化身博士」小說,一個醫生勇於實驗卻陰錯陽差造成自己的人格分裂,平日是年輕有為、正直勇敢的醫生,晚上卻化身為自私邪惡、任意非為的惡棍。
現有版本:

- Jekyll & Hyde: The Musical (2001) [DVD]
Sagit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